系部概况

生物与环境工程系简介

办学历史悠久 生物与环境工程系是在贵州省黔东南民族农业学校、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卫生学校(国家级重点中专)、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财贸学校、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林业学校于2001年8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合并组建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后,于20089月整合原贵州省黔东南民族农业学校和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林业学校两校的资源,成立生物与环境工程系。     

生物与环境工程系的历史沿革可追溯到1956年3月创办的黔东南农业合作干部学校,拥有60多年的办学历史。生物与环境工程系自成立以来,坚持“根植民族地区、弘扬民族文化、培育民族工匠、服务民族产业”的办学定位;践行“学校融入区域发展、专业融入产业发展、教师融入行业发展、学生融入岗位发展”的办学理念,着力培养具有农业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设置有林业技术、园艺技术、畜牧兽医、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4个专业,历届毕业生近万余人,现有在校生规模达1400余人,   

师资力量雄厚 生物与环境工程系注重师资队伍培养,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双轨并行的教师培养模式,着力打造“专兼结合,德艺双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职教工38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9人,讲师15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历4人,硕士学历15人,双师教师30人,双师比例达79%。生物与环境工程系植物组织培养与栽培技术研发中心先后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贵州省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目前拥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职教名师1人、州拔尖人才1人。

教学条件完善 生物与环境工程系注重专业建设,特别注意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现建有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室、植物标本实验室、植物病虫害实验室、动物疫病检测中心、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农检速测实训室、鸡新城疫抗体水平测定实训室等20个;动物实训、花卉栽培、苗木培育等校内实训基地13个,面积近300亩;投入建设经费达1000余万元。可实施农业类6个工种的中、高级工的国家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工作。拥有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贵州省油茶产业链人才培养项目基地1个,省级生态文明和劳动实践育人示范基地1个,省级新型职业农业培训中心1个。与45余家大中型农业类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开展校外实训、岗位实习、订单培养、项目开发、技术攻关等合作。

科研平台先进 生物与环境工程系的专业实验室是依托企业、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围绕提高农业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而设立的植物组织培养与栽培技术研发中心和黔东南地方畜禽品种养殖技术研发中心两个研究开发平台。两个中心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是围绕黔东南州山地农业产业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关键工艺试验研究、相关标准制定、创新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及为行业提供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为黔东南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近年来科研成果突出,科研项目近年获省科技奖三等奖2项,获地厅级以上科研项目40余项,发表教学科研论文100余篇,核心及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

人才培养辈出  生物与环境工程系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一贯注重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各专业实践教学比例均超过50%,人才培养硕果累累。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级各类技能大赛,近年获国家级三等奖3项、省级一等奖4项、省级二等奖22项、三等奖28项;创新创业大赛获得国家级三等奖1项,省级金奖3项、银奖1项、铜奖9项,州赛、行业赛获奖30余项。近五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平均达93.3%,专业对口率达90%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均在90%以上,有100余人通过专升本考入安顺学院、六盘水师范学院、贵州师范学院、铜仁学院、凯里学院等本科院校进一步深造。

教学成果丰硕  生物与环境工程系秉承“理实一体化,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展教学教研活动,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现有省级精品课程1门,出版专著4部、出版各类教材5部。教师参与并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获得院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

社会服务突出  2012年以来,生物与环境工程系教师弘扬“德技至臻,服务三农”的办学精神,积极投入到三农服务工作,先后有12人次下乡支教和驻村干部,有50余人次作为科技特派员投身社会服务,参与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1人被国务院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3人次被评为贵州省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100名省级优秀专家,4人被学院评为脱贫攻坚优秀个人。植物组织培养与栽培技术研发中心培育太子参、白芨、草莓等组培苗推广种植面积2万余亩,总产值达3亿元以上,为产业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

党的二十大提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为涉农专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生物与环境工程系紧跟时代步伐,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紧紧围绕“举农业旗、走绿色路、种养加一体化”的办学思路,践行“格物精技,敬业乐群”的校训,全面完成“双高计划”建设任务,加快融入大湾区“桥头堡”建设进程,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培养出更多的知农爱农为农兴农”“下得去、吃得苦、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2024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