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产教双融合”模式,打造涉农人才培养新高地

来源: 阅读:0 发布时间:2025-02-27 16:35:07

近年来学院涉农人才培养实施“产教双融合、标准双融通、科创双循环”的综合改革方案,破解了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产教融而不通、标准转而不化、科创学而不用”等难题,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新农人。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基于田间科创驿站的数智农创客创新培养模式。该模式聚焦科技成果的产业落地,将农科院所的新产品、新技术创新融入到涉农人才培养中来,有效推动了产教深度融合。

图片1.png

科创驿站助力新农匠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


为了破解“产教融而不通”的问题,以需求牵引,构筑产教DNA链。通过聚焦“苗乡侗寨”的地域优势与自然禀赋,系统优化涉农专业与产业,形成了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DNA链式涉农专业集群。同时,搭建“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综合科创平台——田间科创驿站,将省州两大农科院与相关的科研院所实验室、研发间、科创坊、推广站搬到学校,融入基地,推行“四驻”行动,让专家的服务驻守在田间地头,全周期知晓农作物生长,全过程把脉农作物健康。

图片2.png

教学团队到贵州省黔康生态科技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开展黄精的生长调研

“标准导航,研制技能共富经”方面,注重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涉农人才培养融汇省州两级农科院所资源,构建起“教师+农艺师”结构化教学团队,研制因地制宜、因时而变的特色化教材与学材。同时,开发数智化耕读平台,融贯农学交替平台,接入农业物联网技术,实现教学课堂连接田园生产,智能白板直通温室大棚,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学习资源和实践平台。

针对“科创学而不用”的问题,实施田间特派员制度,重塑学习路径。涉农人才培养通过打通校园学练场与田园实战场,推进技能学习与能力实战,让学生在田间地头与项目实践中开展“农学轮作,耕读交替”。同时,赋予学生学徒工与特派员双重角色,实现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双循环培养。此外,还将农科院所的前沿技术融入科创驿站,全周期全过程做好农技放大器与科创孵化器,构建育训双重功能,开展农民培训、技术研发、技能推广。

图片3.png

教师积极开展涉农人才培养教研活动

学院的涉农人才培养通过创新“产教双融合”模式,不仅提升了涉农人才的培养质量,也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新农人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审:李民和 二审:刘晓东 三审:赵云

终审:生环系




地址:贵州省凯里市经济开发区凯开大道1009号 邮箱:qdnpt@163.com